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

2012-5-15工商時報社論-政府統計所面臨的危機與因應之道

近月國內通膨似有山雨欲來之勢,但日前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四月份的通膨率僅1.44%,物價漲勢溫和。由於所公布的數據與外界預期有不小落差,在野人士質疑聲浪四起,副閣揆江宜樺呼籲民眾相信政府的統計,但這些呼籲顯然無法消除民眾心中的疑慮。何以如此?

     我們認為民眾對政府統計的信任取決於兩個前提,一是要有好的調查統計品質,一是要有好的政府統計形象。而要兼具這兩項特質,總統、閣揆就 必須把政府統計視為重要政務,在政府組織章程上提高其統計獨立性的地位,並在預算上增加調查經費,而不是在急需時推崇其為權威機構,於平日又無視其存在。

     遺憾的是,我國政府統計向來並沒有受到總統、閣揆太多的重視。多數政治人物總認為這些數字不就是調查調查、統計統計罷了,因此只要數字出 的來,不要太難看,平日裡內閣並不會有人去重視調查環境及統計資源所面臨的問題。正是這樣的思維,前年政府研商組織再造時,各部會的統計處險些遭裁併,而 近年當部會空間不足時,各統計單位更經常被迫遷至部外辦公;更有甚者,許多國勢調查也因為預算緊縮而擬予停辦。執政者如此漠視,部會如此短視,看在民眾眼 裡,政府統計如何贏得社會的信任?

     執政當局對政府統計的漠視還不止於此。我國政府統計的法源係來自《統計法》,而這部法律自民國61年修正公布以來,迄今未曾修正。四十年 來台灣經濟社會變化何等大,但我們的《統計法》隻字未變。以這樣一部老舊的《統計法》如何因應當前的挑戰?遠的不提,就以日前主計長石素梅在立院的答詢為 例,石主計長一開始雖強調統計數據的公布有一定的章程,但在被立委追問公布統計有何法律依據時,竟無法援引《統計法》捍衛政府統計的獨立性。由於沒有法律 做後盾,石主計長這一番辯解竟被立委視為藐視國會、不尊重憲法。由此可知,政府統計的獨立性必須明明白白地寫入《統計法》才行,四十年未變的《統計法》也 到了該好好修訂的時候了。

     在面對政府統計獨立性遭立委挑戰時,我們既未見主計總處從《統計法》的高度嚴正回應立委,也未見府院高層站出來宣示政府統計超然獨立的重 要,更未見行政部門擬藉修正《統計法》強化統計超然獨立性,最後僅以更改發布時間做為整起事件的收場。如此便宜行事,置政府統計獨立性於何地?難怪民眾對 政府統計始終無法信任。

     這幾天,社會上出現有些人質疑四月份通膨率低估的聲音,難道他們知道調查如何進行、指數如何編製、權數如何分配嗎?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不 十分瞭解,他們只是憑感覺,然後選擇不相信政府統計。何以會有這個感覺?概而言之,這雖與近日電視、報紙紛至沓來的漲價報導有關,但更重要的是近十年政府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荒腔走板的處理統計態度,以致政府改善統計形象的努力,每每前功盡棄。如此年復一年,民眾對政府統計的信任,豈能不流失?

     江副院長要大家相信政府統計,但「相信」是人們長期互動後的自然反應,試想,2000年底官方的消費信心調查是如何喊停的?經濟部的製造業景氣動向調查又是用什麼理由停止發布的?2007年經建會的住宅需 求動向調查是如何悄然上網的?諸如此類,不勝枚舉。長期互動的經驗讓民眾無法相信政府,近年政府苦心建立統計發布制度,形象大獲改善,但日前立院一役,瞬 時變更發布時間,政府統計形象又毀。這些年的經驗告訴我們,唯有總統、院長帶頭尊重政府統計的超然獨立地位,並將其載入法律,政府統計形象才可能有穩定提 升之日,否則全是海市蜃樓。

     我們在前面提及民眾對政府統計信任與否,繫於統計形象及調查品質,這些年非僅政府統計形象經常受挫,調查品質也因社會環境的變遷而日趨惡 化。雖然統計機構的調查依然嚴謹,但如今社會詐騙橫行,致使調查遭拒情況日趨嚴重;此外,台灣小家庭逐年增加,十年來戶內人口已由3.3人降至2.8人, 同樣抽兩萬戶訪查所獲樣本卻日趨減少。這兩大社會環境的變化對政府統計品質影響日深,江副院長既要大家相信政府統計,理應就這兩項問題提出改善之道才是, 否則即屬虛言。

     1996年春天伯根航空301號班機自多明尼加起飛,不久即墜海,經調查發現原因出在機艙外測量空速的皮氏管。這架飛機的皮氏管受堵塞, 以致飛行速度明明是連連下滑,但空速表卻呈節節升高甚至超速,面對這個局面,機長採信空速表上錯誤的數據,推動節流閥減速,遂失速墜海。這一事件有著深遠 的意涵,統計機構之於經濟體系就像皮氏管之於飛機,雖不甚起眼,卻極為關鍵。台灣若不儘速改善當前政府統計的種種困境,今日統計的困境必將成為明日經濟失速的危機。

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politics/11050201/122012051500078.html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